為什么要使用“唾液檢測”非洲豬瘟?
發布時間:2019-09-17 閱讀:282次
洲豬瘟自2018年侵入以來,給行業帶來災難性打擊,因其潛伏期長、隱蔽性強致使豬場未能及早發現感染病豬,做出及時的處置工作,從而大面積感染。關于豬病毒的檢測,目前采用的多為采血檢測法,我們有幸請到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博士,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檢測方法和觀點,以下是采訪對話實錄:
一、病毒檢測方法那種合適?
國產檢測盒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差很大,pcr核酸提取有兩種方法:
1、AB法(裂解+純化);
2、免提法(直接高溫加熱提取),因少了純化步驟,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差會很大,建議使用AB法提取核酸。
檢測不準1塊錢都是貴的,檢測準100塊錢都是的,測試卡檢測實際應用中既浪費資源,又耽誤疫情的及時處理。
二、為什么要使用唾液檢測?
在自然感染情況下,豬口腔內率先出現病毒,潛伏期短的可在3天內檢測出病毒,潛伏期長的需要長達40天才會出現病毒,唾液檢測為處置病豬爭取了時間,可減小豬場損失。
當豬出現嘔吐、厭食現象時,豬在采食過程中已造成大范圍污染,采血檢測病毒方法在時效性上存在滯后問題。
采血檢測方法人要進到豬場去抓豬,如果豬只攜帶病毒,人在采血過程中就起到了傳播污染作用。廣東惠州惠陽一家豬場就是因為人進去去采血,導致大面積污染。
三、唾液檢測是怎么被發現的?
早是研究圓環和藍耳時發現的,藍耳使用血液檢測漏檢率高達40%。口腔中病毒比血液中病毒種類多,出現早,唾液檢測的檢出率高。
采血會影響生豬生長,而唾液檢測不存在。根據豬場的檢測發現,唾液檢測要比血液檢測及時的發現非瘟病毒。牧原、六和、溫氏已經在推廣唾液檢測。
四、病從口入,有沒有因體表感染病毒案例?
樊福好
豬主要是通過糞口感染病毒,目前暫未發現通過豬傷口污染的。
主要是飼料和飲水的污染,飲水污染為嚴重,飲水安全工作比較難做,可以通過打深水井的方法獲取安全的水源,井深要打到巖層以下,在70米以上。
五、唾液檢測的頻率是多久?
日、周、月、季度抽查都可行,抽查頻率完全是根據疫情情況而定。如果說豬場不處在疫區,按照平時計劃 ,一個月或一個季度隨機抽查一次即可。
按照生物學統計規律,要達到95%的可信度,一個群體只需要25-28頭左右抽樣就夠了。目前獸醫工作者存在認知錯誤,按照百分比的抽獎采血方法并不科學!
六、怎么看待高溫制粒飼料質疑?
飼料是傳播非洲豬瘟的主要途徑,飼料當中攜帶多種病毒,高溫制粒料雖然成本上會高一些,但是養豬安全,連腹瀉都會少很多。
飼料“熟化”以后營養容易吸收,高溫制粒不存在營養流失問題。很多飼料廠家宣稱85度高溫制粒5分鐘、10分鐘、乃至20分鐘,制的延長時間,既不必要也不現實。
高溫制粒主要保障公豬、母豬和保育豬的飼料安全,豬吃飼料發病的過程很緩慢,潛伏期、隱蔽性長,往往很難追溯源頭。
運輸污染的概率比較低。飼料是在入口之前熟化,原料熟化再混合達不到熟化效果。大型企業擔心在運輸過程中被污染,買回飼料后自己再熟化一遍。
七、唾液檢測具有什么?
都是在血或唾液當中提取核酸,唾液主要成分是水,血液中含有紅細胞、白細胞等,唾液檢測比血液檢測檢出率高。
美國越來越重視唾液檢測,自很早時就在藍耳上使用唾液檢測,我們因此搞了個唾液采集袋,非常方便實用,唾液量采集只需要1毫升就夠了,但一般采集在5~6毫升左右。
唾液采集方法便捷,豬場員工2分鐘就可以學會。唾液采集為豬帶來動物福利,整個采集過程非常愉快。
豬場只要有pcr檢測條件,自己就可以做檢測。檢測結果所需時間取決于采用的pcr反應時間,快的20分鐘就能出結果。
八、唾液樣本保存檢測佳時間是多久?
我們發現采集的樣本在運送過程中會發生變化,原本帶毒的樣本到了檢測室已經檢測不出病毒。
唾液采集和血液采集一樣,一般會使用冷藏方式保存,降低酶的活性,在試管中加入核酸酶抑制劑,在4~8攝氏度冷藏的情況下,至少在2個星期內不會發生變化。
九、對養豬業發展怎么看?
鳳凰涅槃,不僅要看到養豬業的災難,還要看到養豬業的明天會到來,豬少了,要研究怎么提高豬的免疫力。企業會消失,行業不會消失,我們要有信心。
十、豬場復養有成功的嗎?
復養的很多,但基本上是失敗的。先是環境污染,再者外購仔豬帶毒、環境帶毒,后豬場的飼養防控方法不變,豬場復養一段時候后很容易再發病。
健康養殖是條出路,如果要復養,生物安全不放松是條。我們要改變以前的飼養模式,飼料需要添加魚粉和高蛋白乳清,提高營養,增加豬的免疫力。豬免疫力提高了,感染幾率就會小很多,所以說終消滅非洲豬瘟的是豬不是人。
十一、西班牙成功凈化非洲豬瘟經驗
西班牙能夠成功凈化非洲豬瘟有兩個原因:一是因為這個比較小,采取撲殺補償的辦法;
二是西班牙有的專業檢測團隊,采取檢測方法,檢測團隊不僅檢病原體,還檢測抗體,發現病原體和抗體呈陽性的豬全部撲殺。
十二、南方地區復養是否有?
一、病毒檢測方法那種合適?
國產檢測盒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差很大,pcr核酸提取有兩種方法:
1、AB法(裂解+純化);
2、免提法(直接高溫加熱提取),因少了純化步驟,特異性和敏感性相差會很大,建議使用AB法提取核酸。
檢測不準1塊錢都是貴的,檢測準100塊錢都是的,測試卡檢測實際應用中既浪費資源,又耽誤疫情的及時處理。
二、為什么要使用唾液檢測?
在自然感染情況下,豬口腔內率先出現病毒,潛伏期短的可在3天內檢測出病毒,潛伏期長的需要長達40天才會出現病毒,唾液檢測為處置病豬爭取了時間,可減小豬場損失。
當豬出現嘔吐、厭食現象時,豬在采食過程中已造成大范圍污染,采血檢測病毒方法在時效性上存在滯后問題。
采血檢測方法人要進到豬場去抓豬,如果豬只攜帶病毒,人在采血過程中就起到了傳播污染作用。廣東惠州惠陽一家豬場就是因為人進去去采血,導致大面積污染。
三、唾液檢測是怎么被發現的?
早是研究圓環和藍耳時發現的,藍耳使用血液檢測漏檢率高達40%。口腔中病毒比血液中病毒種類多,出現早,唾液檢測的檢出率高。
采血會影響生豬生長,而唾液檢測不存在。根據豬場的檢測發現,唾液檢測要比血液檢測及時的發現非瘟病毒。牧原、六和、溫氏已經在推廣唾液檢測。
四、病從口入,有沒有因體表感染病毒案例?
樊福好
豬主要是通過糞口感染病毒,目前暫未發現通過豬傷口污染的。
主要是飼料和飲水的污染,飲水污染為嚴重,飲水安全工作比較難做,可以通過打深水井的方法獲取安全的水源,井深要打到巖層以下,在70米以上。
五、唾液檢測的頻率是多久?
日、周、月、季度抽查都可行,抽查頻率完全是根據疫情情況而定。如果說豬場不處在疫區,按照平時計劃 ,一個月或一個季度隨機抽查一次即可。
按照生物學統計規律,要達到95%的可信度,一個群體只需要25-28頭左右抽樣就夠了。目前獸醫工作者存在認知錯誤,按照百分比的抽獎采血方法并不科學!
六、怎么看待高溫制粒飼料質疑?
飼料是傳播非洲豬瘟的主要途徑,飼料當中攜帶多種病毒,高溫制粒料雖然成本上會高一些,但是養豬安全,連腹瀉都會少很多。
飼料“熟化”以后營養容易吸收,高溫制粒不存在營養流失問題。很多飼料廠家宣稱85度高溫制粒5分鐘、10分鐘、乃至20分鐘,制的延長時間,既不必要也不現實。
高溫制粒主要保障公豬、母豬和保育豬的飼料安全,豬吃飼料發病的過程很緩慢,潛伏期、隱蔽性長,往往很難追溯源頭。
運輸污染的概率比較低。飼料是在入口之前熟化,原料熟化再混合達不到熟化效果。大型企業擔心在運輸過程中被污染,買回飼料后自己再熟化一遍。
七、唾液檢測具有什么?
都是在血或唾液當中提取核酸,唾液主要成分是水,血液中含有紅細胞、白細胞等,唾液檢測比血液檢測檢出率高。
美國越來越重視唾液檢測,自很早時就在藍耳上使用唾液檢測,我們因此搞了個唾液采集袋,非常方便實用,唾液量采集只需要1毫升就夠了,但一般采集在5~6毫升左右。
唾液采集方法便捷,豬場員工2分鐘就可以學會。唾液采集為豬帶來動物福利,整個采集過程非常愉快。
豬場只要有pcr檢測條件,自己就可以做檢測。檢測結果所需時間取決于采用的pcr反應時間,快的20分鐘就能出結果。
八、唾液樣本保存檢測佳時間是多久?
我們發現采集的樣本在運送過程中會發生變化,原本帶毒的樣本到了檢測室已經檢測不出病毒。
唾液采集和血液采集一樣,一般會使用冷藏方式保存,降低酶的活性,在試管中加入核酸酶抑制劑,在4~8攝氏度冷藏的情況下,至少在2個星期內不會發生變化。
九、對養豬業發展怎么看?
鳳凰涅槃,不僅要看到養豬業的災難,還要看到養豬業的明天會到來,豬少了,要研究怎么提高豬的免疫力。企業會消失,行業不會消失,我們要有信心。
十、豬場復養有成功的嗎?
復養的很多,但基本上是失敗的。先是環境污染,再者外購仔豬帶毒、環境帶毒,后豬場的飼養防控方法不變,豬場復養一段時候后很容易再發病。
健康養殖是條出路,如果要復養,生物安全不放松是條。我們要改變以前的飼養模式,飼料需要添加魚粉和高蛋白乳清,提高營養,增加豬的免疫力。豬免疫力提高了,感染幾率就會小很多,所以說終消滅非洲豬瘟的是豬不是人。
十一、西班牙成功凈化非洲豬瘟經驗
西班牙能夠成功凈化非洲豬瘟有兩個原因:一是因為這個比較小,采取撲殺補償的辦法;
二是西班牙有的專業檢測團隊,采取檢測方法,檢測團隊不僅檢病原體,還檢測抗體,發現病原體和抗體呈陽性的豬全部撲殺。
十二、南方地區復養是否有?
有北方經驗南方可能會好一些,南方地區很多豬場建在半山,飲水安全具有天然,如果南方能把飼料安全做好,復養的成功率會高很多。
(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)